刚从银行“骗”到手的182万购房贷款,还没在手里焐热,就被王华(化名)匆匆拿去偿还旧赌债和其他借款。他未曾想过,赌博早已像一只无形的手,将他一步步拖向违法犯罪的深渊;而这场精心设计的虚假贷款背后,等待他的是无法逃避的法律严惩。
一念之差:赌徒的“救命钱”幻想
王华曾在镇上卫生办有份安稳工作,8年前开起棋牌室后,却不幸染上了赌博的恶习。多年的赌瘾如同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,让他背上了巨额债务。为了“拆西墙补东墙”,他辞掉工作,妄想靠做生意挣“快钱”翻身,结果却亏得一败涂地,债务像滚雪球般越积越多。
走投无路的王华,从朋友口中听说了一个钻金融漏洞的“歪招”——这个办法的核心,是利用银行房贷审批规则设计虚假交易链条。朋友深入浅出地给王华拆解这一漏洞:“银行批房贷,主要看三样:一是有真实的购房交易,得有合同和首付款记录;二是买房人征信要好,能保证按时还按揭;三是有房产做抵押,万一还不上钱,银行能处置房子兜底。只要自家名下有房,再找个征信好的人假装成买房人,把这套房假装‘卖’给买房人,就能从银行套出贷款。”
这番话瞬间让王华摸清了其中门道:先找个愿意帮忙的假购房者,用对方的好征信过银行的还款能力审核;再伪造购房合同和首付款记录,假装是真实交易;最后用自家名下的房子做抵押,让银行放心放款,自己就能把钱拿去填窟窿。
王华立刻想到母亲名下的一套拆迁房——这套房多年前就卖给了小花,只是因为拆迁房的特殊性质,当时没能及时过户,房子产权还挂在母亲名下。这个被遗忘的“产权漏洞”,此刻在他眼里成了完美的骗贷工具:房子名义上还是王家的,能用来给银行做抵押;真实房主小花不知情,不会中途搅局。他觉得这招万无一失,彻底打定了用虚假房产交易骗贷的主意。
精心布局:一场虚假的房屋交易
王华心里很清楚,找征信好的人冒充购房者是骗贷的关键一步,他很快把目光锁定在自己公司的员工刘明(化名)身上——他信用记录干净,正好符合银行对“购房者”的征信要求。
王华找到刘明时,刻意隐瞒了骗贷的真实目的,而是用一套精心编织的谎言和虚假的“无风险承诺”对其进行欺骗。“你就帮我个忙,假装买我妈那套房子,全程不用你花一分钱,”王华先给一颗定心丸,接着表明自己会“兜底”:“首付款我自己想办法解决,不用你掏;银行批下来的按揭贷款,每个月我会把钱按时打到你的还款卡里,你不用操心还款;就算退一万步说,我真的还不上了,房子已经过户到你名下,到时候把房子卖了就能还上银行的钱,你一点损失都没有。”
这番话看似把风险全揽在自己身上,让刘明觉得只是“挂个名”,不会有任何麻烦。实际上,王华早算好了账:他需要刘明的好征信过银行审核,又用“房子过户到你名下”的虚假安全感让刘明放下戒心,却绝口不提房子早已卖给小花的事实。
说服刘明后,王华立刻托朋友伪造了虚假的首付款转账记录和购房合同,把“虚假交易”的手续做足。面对不识字的母亲,他隐瞒全部实情,只哄着老人在文件上签了字。就这样,一套早已不属于王家的房子,成了他向银行套取贷款的“道具”。
银行的182万购房贷款很快批了下来,这笔钱刚到账,就被王华拿去偿还赌债和其他借款。他以为这是“绝处逢生”的转机,却不知自己早已一脚踩在了法律的红线上。
骗局败露:多米诺骨牌的崩塌
王华仅还了三个月按揭就断供,银行紧盯名义贷款人刘明催收,刘明怕担责,想卖掉“名下”房子还贷。可他找到房子时,却发现小花住在这里,两人当即争执起来。小花又气又急,说这房子自己几年前就买了,一直催王华家过户,对方总找借口拖延,现在居然还把房子“卖”给了刘明。愤怒之下的小花将刘明和王华母亲告上法院。
法院最终判定:这份房屋买卖合同系虚假伪造,属无效合同;同时依法涤除银行在这套房屋上设立的抵押权。这意味着,银行既收不回贷款,也无法通过处置房产挽回损失,180万成了坏账。
银行将无法偿还贷款的“房主”刘明起诉至法院,法院在审理中发现王华等人存在虚构房屋交易、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,涉嫌贷款诈骗犯罪,遂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。经侦查,公安机关以王华涉嫌骗取贷款罪移送崇明检察院审查起诉。崇明检察院审查认定,王华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,造成银行重大损失,其行为已构成骗取贷款罪。最终,法院以骗取贷款罪判处王华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,同时责令其退赔银行经济损失178万余元。
检察官说法
赌博,从来都是“十赌九输”。它会像藤蔓一样死死缠绕住人的生活,让人在“翻本”的虚幻泡影中越陷越深,最终不惜冲破道德底线,触碰法律红线。王华的案例里,从染上赌瘾到策划虚假骗贷,每一步都在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在此郑重提醒大家:珍惜生活,远离赌博,别让一时的贪念毁掉人生;恪守诚信,合规申贷杭州配资公司一览表,金融秩序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护,任何试图钻空子、搞虚假的行为,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民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